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使发光体 F 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最简便的操作是:_____ 。
(2)如图所示,发光体 F 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的淸晰的实像,______ 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3)接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不移动发光体 F 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两个光学实验,请回忆所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答。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如图甲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_____法。
③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由丙图可知,该凸透镜的_____是15.0cm。
②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_____,同时注意将_____(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③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
④凸透镜放在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要利用凸透镜、小纸盒和小纸筒制作简易照相机。
(1)小组同学们准备了多种尺寸的小纸盒和小纸筒,实验室中有材质相同、口径相近的A、B两种凸透镜如图所示,它们的焦距分别约是10 cm和30 cm。为保证照相机体积小巧,应选择透镜____(选填“A”或“B”)做照相机的镜头。
(2)制作好的照相机在使用时,务必保证被拍摄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至少大于____cm。
(3)如果镜头到相机背板(成像位置)的距离可以调节,在拍摄较远的物体后,再拍摄较近的物体,为保证成像清晰,应该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相机背板的距离。
小明同学郊游时在水塘中看到一只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填“C”“D”“E”或“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填“B”“C”“D”“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在屏幕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虾的像.
①小明在幻灯机中放置的胶片时,胶片上虾的头部应朝______(填“上”或“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 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
A.2 cm B.7 cm C.9 cm D.10 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填“左”或“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填“左”或“右”)移.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