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甲图所用的加热方法叫做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2)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由图乙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分钟,熔点是______℃,第6min时冰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
(1)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海波在第17min时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用试管盛水加热,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①由如乙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C;
②如下表记录了水不同时刻的温度值,由此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C;水的沸点低于100°C的原因可能是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s | 80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 |
温度/°C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 |
小勇在做“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按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 min冰吸收的热量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 min水吸收的热量。当时细心的小爱同学发现AB和CD线段的倾斜程度不同,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冰和水的______不同。
(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 0°C,酒精的凝固点为-117°C)。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 2min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如表中。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温度/°C | 4 | 2 | 0 | ﹣2 | ﹣4 | ﹣6 |
状 态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时间/min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C | ﹣6 | ﹣6 | ﹣6 | ﹣6 | ﹣8 | |
状 态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 | 固 |
(1)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______态;
(2)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越高/不变/越低)。
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_____;
(2)图乙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_____,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烛蜡的图象是图_____(选填“①”或“②”),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下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完善表格设计,补全所缺内容。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 |
______ | 。 | ||||
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