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启迪智慧的人文回归(二)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一场启迪智慧的人文回归(二)

公主 轻轻草

发布日期:2008-08-21 20:39:35

摆脱困境,塑造活态的现实的生活历史观:

年青的朋友,你知道历史是什么吗?当你翻开书卷或打开视屏时,映入眼帘的是鏖战沙场的刀光剑影还是政殿里运筹帷幄的胆识智慧?是向宇宙苍穹求索的神秘还是人与自然协奏曲的和谐?在浩瀚的史海悠悠泛舟时,你是否想过何时才能驶到胜利彼岸,那充满生机的绿洲?
年青的朋友,你知道历史是什么吗?让我们驾起穿过时空隧道的快速列车来到巴尔干半岛的希腊神坛。当你慢慢地揭开历史女神克丽奥的面纱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她是那么俊秀、充溢着青春的气息,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样令你惊叹、倾醉。历史之神啊,你充满人本的神韵,催发了人类无尽的遐思。历史啊,她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与我们共同呼吸,彼此伴随````````````历史并不仅存放在书斋档案馆,为大千世间构建框架与轮廓,但她绝不是高阁书斋的秘符,拒我们之门外:她更是求知青年倾诉情感的挚友与抖擞个性的舞台。

历史研究缺乏的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热点提高到理性层次来思考。现行的历史课程对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国计民生、风俗习惯、交际往来、价值观念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缺乏深层的研究。

当一门学科只有记忆,而没有智慧火花的闪烁与碰撞时,这门学科就陷入死圈了。研究现实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进取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这是历史课程改革必须敞开的大门。马克思说:“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深处时才取得的。”生活是文化之源,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将人类文化的外星形式与深层的价值内核结合起来考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深化的必然趋势。

当我们向学生追溯祖先的生活内容时,结论往往是语塞不详,模糊不清;当我们向学生探究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时,答案往往是莫衷一是,无从应答。当今社会史、宗教史、风俗史、文化史彼此交叉,融汇相贯。衣食住行、婚丧喜庆、日用器物、风俗情趣、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国际纷争、军事抗衡,无一不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具体而生动地勾画出我们时代的特征与民族文化魅力。

试问,中国古代社会何以不靠法律而以道德伦理治理并维系两千多年一贯的“大一统”局面?

近日在山东曲阜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为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当代全世界普遍接受的人类文化理念?为什么孔儒文化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还繁衍出新伦理、增殖出新价值?

试问,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住宅作为遗产受保护,但其构造的尊卑贵贱秩序和封闭窒息的文化圈在人气鼎盛的现代化气息下又有多少继承价值?

试问,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高雅艺术,讲究人际伦理,融洽礼仪规范,但却忽视了对营养卫生科学的研究,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中国人用了数千年的筷子与剪刀,却始终没有悟出杠杆原理?

试问,中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教育经费却低于世界上90%的国家。中国的媒体声称:中国以全球1%的公共教育经费承担了全球20%的在校生。这种现象到底正常合理吗?

试问,27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夺得28枚金牌;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夺得32枚金牌。但几乎全是灵巧所得,而田径、游戏、大球这样一些拼体力项目,中国都很落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已发出“黄牌警告”?

据悉,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起码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如苏联39年、捷克41年、波兰39年、巴基斯坦29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甚至连危地马拉、冰岛弹丸小国都获此殊荣,中国大陆至今与亡无缘,扼腕叹息之下,试问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还不该发出盛世危言吗?

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如今沙土裸露,沟壑纵横,洪水大肆虐,生灵涂炭,成为中国最贫困地区。当我们从神州大土走过,已经很难追觅到一条不曾受过污染的河流。蓝天白云的祈盼如今已成为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一种渴望。……环境问题触目惊心,人类呵,伴随着地球映象日见憔悴,身染重病的呻吟,你还不震摄自省吗?

近日来为报复“9.11”恐怖事件的元凶,美国调兵遣将,大动干戈。试问,巡航导弹与集束炸弹能否抹去世界动乱的阴影?当今世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旧秩序,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该承担多少责任?……

历史学包罗万象,纵横万千,本来就是人文学科的基石,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春风,该是恢复历史人文魅力的大好时机了。我们要从人的生存发展这个永恒主题出发去构建以历史为轴心的人文综合科学。把研究性学习的触角伸向人口、资源、环境、民俗、伦理、家庭、科技、国防等,使综合历史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开放型大舞台。

历史的焦距,应当调整,她就在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之中,与我们并不遥远。论学术,她人文蕴涵丰富,包揽文化积淀;论现实,她耳目熟详,是青少年启迪智慧的朋友。多少年来,人们在悠久历史长河中寻觅与发堀历史内涵,去探究真谛;同时,人们又以美好的憧憬,睿智明识去审视今天的行为并创造今后的历史。历史是已消失殆尽的过去,而现实又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两者在不同时空中承担着不同内容,共同统一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长河之中。当今的研究性学习,就历史课程改革的内容而言,尤其强调后者的必要。历史应是一渠流畅的泉水,一首生动催情的生活进行曲,一部有血有肉的师生双边活动纪实。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族、外交、文化、宗教、国防等关系盘根错节,风云变幻,都可以在历史研究中找到渊源联系、共通与契合。在专家眼中,历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同学们的接触下,经过研究性学习的洗礼,她是一杯清醇的甘露美酒,一杯淡雅宜人的香茗,她时时伴随着我们呼吸与生存。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把研究性学习列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必修)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件有意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大改革举措。该课程核心是创新,它开掘学生久蕴心底的无限潜能,展示青少年开放、自主,充满自信的个性,发掘其聪明睿智的精神世界。今天,人类已进军海洋,开发极地;探索太空,寻觅星友;合成材料,发掘能源;破译基因密码,克隆细胞生命……。试问,传统、死记硬背的“苦役教育”缘何变成了奴性的枷锁?教育二字,令我们视而庄严,因它与人生成才轨迹并行,引导生命质量的演变,凝聚了人生聪慧的元气,岂能不来一番改革?中国的应试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该学的内容,被包装进课程表、教材与考试作业之中,只须死记硬背,如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安装零件般地强行灌输知识与结论,教育俨然成了工业生产程序。然而,综观横跨全球跨国公司世界首富500强,须要的是市场预测、风险承担、科技创新、投资策划、信息产业成果化,这中间又有多少是学校书本里教过的呢?为了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地探素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开拓研究性自主学习。

当全社会开始检讨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已成甸甸重负,当我们祈盼自由空气复归学校时,一股有助于开启学生生机和灵性的研究性学习春风悄然兴起。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还给学生心灵的一片自由,发挥出学生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教学时空领域,以社会、自然与人生作为研究对象,创设出无拘无束的民主气氛,还学生自由呼吸,迸发出创造力潜意识,逐步上升为一个变革者与思想者,成为生命的真正主宰。

如何实施把社会生活载入课程改革的内容呢?首先要对准历史研究的焦距:如何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如何解决民族、宗教、地缘的隔阂与冲突问题;如何争取全球和平发展与制止大国强权争霸问题;如何解决空前庞大的人口压力以及生态浩劫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协调知识经济科技腾飞以及饥饿、文盲和贫困的问题;如何评估中华文化伦理与鉴别西方哲学价值观问题……。笔者的具体实施方法,先在课堂上布置上述问题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去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去搜索信息,通过发现问题确定专题,设立假说。然后收集数据、资料,处理资料数据,以实证方法证明假说。

在实践中,学生们领悟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库进行调查研究是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对瞬息万变的信息迅速反应与科学加工处理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学生们要学会独立筛选与加工处理,准确凿别真伪,深刻洞悉内涵,敏锐预测走向,科学抽象出内在规律,并利用实证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查阅文献也是研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它积累无数事实、数据、理论和方法,从有关书籍、报刊、影视与展览中搜集资料,为研究学习提供广博的素材。

中华历史有荣耀的传统,但也有落伍的遗恨。针对历史,剖析传统是一件有益的事,展望世界,珍视现实更是几代人共同的责任。教育应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地,绿地中不免有荒原与沼泽,但大好春光毕竟已经来临。

尊重国情,整合两种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从历史课的性质上来讲,它作为最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思想的学科之一,社会教化性功能与意识形态价值观强烈,这是国情的需要,所以教材撰写的史料定论的较多,对学生要求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历史史料虽说是客观的,但载入史册都有一定的定论,而且受到时空等因素的影响,不容轻易推翻,而极容易形成默认与接受式的灌输。

其次,历史课的学习与中学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既不是像语文、数学等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等课那样以操演为主,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规形态,教师的课堂讲授历史知识仍然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

从历史知识的传递方式上来讲,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内容是过去的人类活动,不可能通过实验加以重演、探索、验证,很多也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大多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读、看等,而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也不外如此。其中,听课又是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如果历史教师放弃讲授历史,就可能阻断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

从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上来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是要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证的。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目前,易中天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大家都爱听爱看。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依然冷冷清清。当我们已经将历史课完全窄化为历史知识的单一授受与识记了。这样,我们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也就完全失去它所固有的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而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僵死的知识点、知识线或者知识面了。易中天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结出些现实的花果,给视听大众留下想像和发挥的空间,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把刻板的内容解说成学生的语言,老百姓的语言,大多数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把历史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让人感受有生命的历史,描情摹状,议论风发。虽说历史教学不是通俗演义,但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讲艺术风格与魅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所述,是想说明历史教师课堂讲授的必然性,如果教师的讲授适应于学生的兴趣、情绪、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心灵上的交流。无庸违言,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接受性学习在具有较严格的学科体系和清晰的技能训练程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不可否认,教师的课堂主持讲授的接受性学习有极大局限性,学生接受的是现存的知识与结论,被扼杀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而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智慧的潜能以促成自我发展,无可置疑,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信息检索的便捷性、知识更新的快速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一个人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

况且,研究性学习也不排斥教师的讲课,只有具体生动的讲授,丰富详实的史料,才有助于再现历史,诱发学生想象,从而激发问题研究意识。何谓“学习”?“ 学”字含有原理之意;“习” 字含有仿效之意。孔子云:“学而时习之”,说明讲授原理与理解巩固两者不可偏离。故人类的进步是靠学与习交互而行的。

所以,高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必须遵循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统一,优势互补的原则。两者整合,是辩证统一,体现了开拓性与操作性统一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追求的就是两者水乳交融的境界。

两翼并飞,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崭新的创新实践课程

一、两头并进的研究性学习教改新课程模式

何谓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④它已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国家教育部。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课程泛指基础型课程。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于基础型课程各学科各类学习之中。狭义上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即狭义上课程又称课题研究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机会,因此凡是能够激发学生们兴趣的问题都蕴涵着激发研究行为的契机。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