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高考数列试题的联想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三道高考数列试题的联想

公主 小黑

发布日期:2009-03-29 15:25:36

在2003年高考数学科考试中,有三道数列试题:

  题1(文科卷试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3n-1+an-1(n≥2).

  (Ⅰ)求a2,a3

  (Ⅱ)证明

  题2(文理合卷与新课程理科卷试题)

  设a0为常数,且an=3n-1-2an-1(n为正整数).

  (Ⅰ)证明对任意n≥1,

  

  (Ⅱ)假设对任意n≥1有an>an-1,求a0的取值范围.

  题3(理科卷试题)

  (Ⅰ)设{an}是集合{2t+2s| 0≤s<t,且s,t∈Z}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即a1=3,a2=5,a3=6,a4=9,a5=10,a6=12,…….

  将数列{an}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下的三角形数表:

               3

              5  6

            9  10  12

           ………………………

          ……………………………

  (Ⅰ)写出这个三角形数表的第四行、第五行各数;

  (Ⅱ)求a100.

  (Ⅱ)(本小题为附加题,如果解答正确加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150分)

  设{bn}是集合{2t+2s+2r| 0≤r<s<t,且r,s,t∈Z}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已知bk=1160,求k.

  这几道试题所讨论的数列分别可看成是由等比数列{3n}或{Zn}用特定方式派生而成,其综合性和难度,渐次加大.试题分别置于不同类型的试卷中,在考查数列基本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对分类、归纳和转化、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考查.试题发挥了良好的测试选拔功能.

  这些试题内涵丰富,有着广泛的拓展空间,令人联想多多.因而,试题也具有数学价值和学习价值.

  就前两题而论,将递推关系式移项,可以发现:试题分别已知{an-an-1}和{an+2an-1}是等比数列{3n-1},并写出{an}的通项公式,让考生证明.对此,可用代入检验法证明,也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只涉及基本计算,难度不大.题2还进一步要求由{an}是递减数列,求常数a0的取值范围.有一定门槛,但并非是高难度.

  两道试题,相比之下,题1要容易得多.就是不给出通项,让考生自己求,难度也不会增加很多.这是因为由题设即有

  a2-a1=3,

  a3-a2=32

  ……

  an-an-1=3n-1.

  将这n-1个式子相加,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注意到a1=1,便可得到通项.而题2,要是不给通项公式,让考生自己求,则难度立即陡升,计算也比较繁,得到的通项公式也比较复杂.因此,题1作为文科试题,题2作为文理合卷和新课程理科卷试题,这种安排,非常合适.

  一个问题,用作试题时,必须从应试对象的状况出发,仔细权衡其难易程度,以保证测试功能.但当作为练习题或例题,用于教学时,则应更多地考虑其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能引发学生回味和联想的空间越大越有价值.前述所列题目,在这个方面也潜藏着很好的教育功能,可引发不少有用的习题或思考题.例如,当学生完成题1与题2之后,可进一步讨论这样一个颇具一般性的问题:

  思考题:设a0,p,q为常数,pq≠0,且an=qn-1+pan-1(n为正整数),试讨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以及该数列的单调性.

  把它作为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相当恰当.要是将其再行引申扩展,还可产生出一些颇有意思的研究性学习“专题”.

  对高考试题,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加以讨论和解答,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下面,就这里提出的思考题,作一些提要式的讨论,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推演,留给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做.

  (1)该题已知{an-pan-1}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首项a1-pa0=1.所以

  an-pan-1=q(an-1-pan-2)(n≥2),

  即an-qan-1=p(an-1-qan-2)(n≥2).

  表明{an-qan}是公比为p的等比数列.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论断,颇为值得玩味.

  (2)注意到a1=1+pa0,当p≠q时,可通过解方程组

  

  求得通项

  当然,求通项还有其它多种方法.在这个公式中,取a0=0(即a1=1),p=1,q=3,即得题1的结果;取p=-2,q=3,即得题2(Ⅰ)的结果.

  这个公式,还启发我们可以考虑问题:两个等比数列的“代数和”是否仍为等比数列?为什么?

  (3)当p=q时,上述解方程组求通项的方法失效.但可用迭代法或数学归纳法求得通项为

  an=npn-1+pnx0,n=1,2,….

  (4)数列{an}的单调性,与a0,p,q的取值范围有关.实数组(a0,p,q)可看作三维参数空间的一个点,要全面讨论{an}的单调性,须对三维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只适宜于个别极为优秀的学生.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可降维或作局部性的讨论.比如,讨论p=q的情形,则简单得多.又如,当pq=1时,难度也就不会很大.再如,就象题2之(Ⅱ)在给出p、q为具体数值的前提下,探讨{an}递减或递增的充要条件.

  (5)当数列{an}既非递增又非递减时,可供探究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可讨论最大的项或最小的项,可讨论某些不等式或等式.……

  从这么几点简约的议论,已可见题1和题2内涵之丰富.在其诱发下,提出和思考各种有益的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的过程,不妨多提倡.

  再来看看题3,同样可以联想产生一系列拓展性的问题,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追求,促进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可以提出诸如下述之类的问题,供学生练习或思考.

  例1 设{an}是集合A={2t+2s| 0≤s<t,且s,t∈Z}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求这个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Mn的求和公式.

  简解:记集合

  At={2t+2s| 0≤s<t,且s∈Z},t=1,2,….

  则集合At由t个数组成,由小到大依次是

  2t+20,2t+2,…,2t+2t-1

  且

  A=A1∪A2∪…∪At∪…;

  当t1<t2时,中的数都小于中的数.所以,

  an=2t+2s.

  的充要条件为整数n,t,s满足

  

  对每个给定的正整数n,解这个方程不等式组可得整数解

  

  

  其中,表示的整数部分.

  因此,数列{an}的通项为

  

  式中,tn,sn如式①,②所示.

  若用Tt表示集合At中所有数的和,则

  Tt=t2t+1+2+…+2t-1=(t+1)2t-1.

  从而,可得{an}的前n项和为

  

  式中,tn,sn如式①,②所示.

  例2 设实数p>1,整数m≥2,数列{cn}是集合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讨论的充要条件.

  当m=2时,若取p=2,也就是例1中求数列{an}的通项之问题,可将结果移植到这里来.即:

  当m=2时,的充要条件为n,t1,t2满足

  

  借用组合数记号,并且约定:当m>n时,规定,则上式中等式可写成

  

  当m=3时,若取p=2,则已知条件与题3之(Ⅱ)相同,可知n与t1,t2,t3的关系为

  

  因此,可尝试用数学归纳法来论证例2所求的充要条件为n,t1,t2,…,tm满足

  

  应用例1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得m=2结论成立.进而,只须假设m=k≥2时,结论成立,证明m=k+1时结论也成立.即:

  假设当集合时,

  

  的充要条件为

  

  现考虑时的情形.记集合

  

  则集合Mi是有限集,所含的元素的个数为.将集合Mi中的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根据归纳假设,数所在位置的序号为

  

  其次,当i≠j时,Mi∩Mj=φ,当i<j时,Mi中的数都小于Mj中的数,且

  M=Mk∪Mk+1∪…∪Mk+l∪…

  所以,将集合M中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数列{cn},则的充要条件是0≤t1<t2<…<tk+1

  

  即当m=k+1时,结论也成立.

  在开发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时,虽然不必拘泥于高考的考试说明,可放开思路,更多地着眼于学习和发展,但也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宜延拓无边.就上文提出的一些问题,多数比较适宜于有相当数学基础的学生.对于基础薄弱者,应当有所调整.对这部分学生,甚至不太适宜引导他们关注高考中难度较大的试题,而适合花多一些功夫考完基本题与中档题,发掘其用于教学的价值,同样也能够开发出各种有用的问题,用于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