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四川省郫县郫筒镇中学王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24套)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发现
    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像,得出沸点的定义。
    (3)指导学生看“小数据”。
    师: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呢?
    让学生发现条件:在标准大气压下。
    5.评估、交流与合作。
    请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分析为什么各组测出的水沸点不同?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a.忘记加纸盖;b.水盛得太多;c.测量中产生误差,造成水的沸点不一样。
    6.布置课后探究“纸锅烧水”。
    (我在处理这个探究实验时,别出心裁地讲了一个看起来并不精彩的故事,而正是这个故事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了学生在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坚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评价、交流活动,既让学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又让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生活与发现
    提供以下现象,让学生观察讨论并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归类。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演示);
    b.打湿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
    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e.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学生分类,教师肯定,并且说明:在物理学上称b、e这一类物态变化叫蒸发,它属于汽化现象,而a、c、d这一类物态变化叫液化。
    1.蒸发。
    (1)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这两种汽化现象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思路,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