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我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 |
蝙蝠 | 1000Hz~120000Hz |
海豚 | 150Hz~150000Hz |
猫 | 60Hz~65000Hz |
大象 | 1Hz~20000Hz |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遭受的一次重大灾难,目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地震形成了三十多处堰塞湖,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水文工作者正在昼夜监测这些堰塞湖水位。某堰塞湖水位已达到64m,假设湖堤底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5Pa,那么水面最多还能上升几米?(g取10N/kg)
据某报报道: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为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记者随空军战士乘坐装着空投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冲向蓝天,五分钟后,飞机上升到3200米的高空.由于气压急剧变化,记者用来做采访记录的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报道中“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