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张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 | M接 | N接 | 电流/A |
1 | A | C | 0.5 |
2 | A | B | 1.0 |
3 | A和Cw | B | 2.0 |
4 | E | G | 0.2 |
5 | E | F | 0.4 |
6 | E和G | F | 0.8 |
(1)比较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比较步骤1与2(或4与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2与3(或5与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明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M同时接到A和E,N同时接到C和G,读出安培表示数为0.7A,再与步骤1与4结果相比较,又悟出一个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绵阳)在“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一个(两端电压恒为3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六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4 Ω、6 Ω、8 Ω、10 Ω、14 Ω和25 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15 Ω 1 A”和“20 Ω 0.3 A”),导线若干.实验前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实验时用导线a、b、c、d、e、f和g按如图1所示方式连接电路.
(1)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组器的滑片调到端______(填“A”或“B”).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结果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则可能是导线_______出现断路.
(3)故障排除后.先将2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然后改接14 Ω的电阻,此时滑片应向______端滑动(填“A”或“B”),为了用六个定值电阻分别进行实验,他应该选择的一个滑动变阻器规格是_______.
(4)小张测出了六组数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作I-1/R图像,来分析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图2所示,小张已在坐标纸上描了六个点,请在图中做出I-1/R图像;并通过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给直导线(铝棒)通电,观察到直导线运动起来.
(1)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有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种现象制成的.
(2)判断“有力的作用”的依据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将磁极上下对调,观察直导线的运动情况,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I1、I2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电流 次数 | I1/A | I2/A | I/A |
1 | 0.2 | 0.2 | 0.4 |
2 | 0.3 | 0.3 | 0.6 |
3 | 0.4 | 0.4 | 0.8 |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嘉兴)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③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实验时要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___(填“左”或“右”移动).
【实验结论】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某小组的同学在处理数据时发现,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恰好等于R的阻值, 这是一种巧合吗?于是同学想利用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论证,并提出了以下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案:
方案一:收集电阻值均为10 Ω的几个小组的数据;
方案二:收集电阻值不同的几个小组的数据.
你认为方案_____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