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如图10所示。实验时,应先向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称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选填“左”或“右”),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再次回到水平位置平衡。
某同学做“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___状态(选填“闭合”或“断开”)。实验时,该同学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表一(空气斜射入水)
实验 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 | 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 | 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 | 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 |
1 | 23.0 | 17.5 | 39 | 30 | 92 | 95 |
2 | 36.0 | 26.7 | 59 | 45 | 81 | 89 |
3 | 51.0 | 36.9 | 78 | 60 | 63 | 80 |
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
实验 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 | 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 | 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 | 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 |
4 | 23.0 | 15.0 | 39 | 26 | 92 | 97 |
5 | 36.0 | 23.0 | 59 | 39 | 81 | 92 |
6 | 51.0 | 31.3 | 78 | 52 | 63 | 85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和________________。
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2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学 | 实验 序号 | l(米) | m(克) | θ(度) | 30T (秒) | (米2) | [(米)1/2] | (米·克) |
甲 | 1 | 1.0 | 30 | 4 | 60 | 1.00 | 1.0 | 30 |
2 | 1.0 | 40 | 4 | 60 | 1.00 | 1.0 | 40 | |
3 | 1.0 | 50 | 4 | 60 | 1.00 | 1.0 | 50 | |
乙 | 4 | 1.0 | 30 | 3 | 60 | 1.00 | 1.0 | 30 |
5 | 1.0 | 30 | 4 | 60 | 1.00 | 1.0 | 30 | |
6 | 1.0 | 30 | 5 | 60 | 1.00 | 1.0 | 30 | |
丙 | 7 | 0.8 | 30 | 4 | 54 | 0.64 | 0.9 | 24 |
8 | 1.0 | 40 | 4 | 60 | 1.00 | 1.0 | 40 | |
9 | 1.2 | 50 | 3 | 66 | 1.44 | 1.1 | 60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