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14中考物理复习科学探究专题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2014中考物理复习科学探究专题试题及答案.doc
1 2  3  4  ...9  10  11 
  • 难度: 使用次数:140 入库时间:2014-04-24

    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 难度: 使用次数:88 入库时间:2014-04-24

     如图为教科书中四个演示实验的图片,关于其对应的实验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B.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无关

    C.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D.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 难度: 使用次数:181 入库时间:2014-04-24

    给你一支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块平面镜、足够的水。请任选其中的器材,分别设计一个的物理小实验 ,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示例:用力压海绵,发现海绵凹陷下去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

    力的实验:

     用手推桌面上的铅笔,铅笔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杯中装满水,将平面镜盖在杯口,慢慢将杯倒置,平面镜不会掉下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将杯放在海绵上,慢慢往杯中加水,看到海绵形变量加大,说明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

    光的实验:

     将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看到铅笔在水面处弯折了,说明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铅笔放在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可看到铅笔的像,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

    ……

     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小岳阳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m

    温度升高/

    伸长量/mm

    1

    1

    10

    0.19

    2

    2

    10

    0.38

    3

    1

    30

    0.57

    4

    1

    30

    0.69

    5

    2

    10

    0.46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应准备的测量仪器是游标卡尺和                    

    (2)比较实验序号2     (3 4),可得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

    (3)比较实验序号1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难度: 使用次数:191 入库时间:2014-04-24

    “鼠标在鼠标垫上移动时,为什么屏幕上的光标会随之移动?”小科对此感到好奇,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用相同大小的压力,让鼠标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鼠标垫、平整的桌面和光滑的玻璃面上移动,发现鼠标在鼠标垫上移动时,光标移动正常;在桌面上移动时,光标移动不灵活;而在玻璃面上移动时,光标基本不移动。

    (1)小科做上述实骏是因为他猜测:光标会随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可能与鼠标移动时受到的                大小有关。通过上述实验小科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小敏仔细观察了通电时的鼠标,发现鼠标的反面有如图所示的发光点和小凸点,因此他对小科结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在不拆开鼠标的前提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证明小科的猜想是错误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光标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小科和小敏又开始新的探究……

     


     
  • 难度: 使用次数:105 入库时间:2014-04-24

    小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1)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              

    (2)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因为:                            


     

1 2  3  4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