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2)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这一原理可用来制作 。
(4)实验中,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
陈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请你参入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除待检测的材料、鞋盒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其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这是因为 。
(2)实验设计: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下面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1)在某农村的草场上,一塑料薄膜盖在草垛上,夏天的雨后,太阳光直射到草垛上,不久干草就被点燃了。事故原因查明后,发现祸魃是草垛上塑料薄膜凹下形成的积水坑(如图甲所示)。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2)“十一”长假,小明一家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横冈山游玩,在碧波荡漾的荆竹水库旁照相留念。小明在欣赏水边的风景照片时发现:倒影部分景物比本身要暗一些(如图乙所示)。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校运会上,100m赛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如图所示,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见“跑”声后才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在听到“跑”声后才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