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在这五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有 次是相同的。
试验次数 | 木块运动状态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1 | 静止 | 0.5 |
2 | 静止 | 0.6 |
3 | 加速 | 0.8 |
4 | 匀速 | 0.7 |
5 | 减速 | 0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间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若电阻箱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为了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 (变大/变小/不变)。
(2)下表是该同学在试验中测出的四组数据,其中第二次实验中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实验序号 | R1/Ω | 1/R1 | I/A |
1 | 4.0 | 0.25 | 0.45 |
2 | 5.0 | 0.20 | |
3 | 8.0 | 0.125 | 0.22 |
4 | 10.0 | 0.10 | 0.18 |
第二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应该为 A。
通过做I-1/R1图像能更直观的的得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根据数据,在图丙中作出该图像(R1的对应倒数1/R1的值已在表中给出);
由所作图像特点可知: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倒数成 比,从而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12.00 | 24.00 | 倒立,放大,实像 |
2 | 16.00 | 16.00 | 倒立,等大,实像 |
3 | 20.00 | 13.33 | 倒立,缩小,实像 |
4 | 30.00 | 10.91 | 倒立,缩小,实像 |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的钻井平台安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载至5月27日已漏出的原油约7×107L,给该地区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已知原油的密度为0.9×103Kg/m3,热值为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求:(1)假设这些泄漏的原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多少?
(2)假设放出的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多少质量的水从10℃升高到100℃?
打桩机是利用冲击力将桩打入地层的桩工机械。图甲是落锤式打桩机实物图。桩锤由卷扬机用吊钩提升,释放后自由下落而打桩。其原理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已知桩锤的质量M=400Kg,桩锤底面积S1=0.1m2,桩的顶面积S2=0.04 m2。g取10N/ Kg.
(1)若桩锤自由下落打在桩上的瞬时压力位F=2.0×103N,求此时桩锤对桩的压强。
(2)若卷扬机把桩锤匀速提升1.8m.,所用时间为2s,在此提升过程中卷扬机的效率为60%,求卷扬机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