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2010山西中考物理题型练习与详解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 2010山西中考物理题型练习与详解
1  2  3  4 5 
  • 难度: 使用次数:130 入库时间:2010-05-11

    为精确测量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高度,200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考队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对喜马拉雅山主峰峰顶进行重新测量。测量考察中,科考队员们戴着墨镜,身穿防寒羽绒服,背着氧气瓶,手拿尖头冰镐,脚蹬防滑靴。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5月下旬完成了测量任务。根据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两个问题,并从物理学角度加以简答。

          例:问题:科考队员为什么要使用尖头的冰镐?

          简答:使用尖头冰镐,可以增大对封冻雪地的压强。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67 入库时间:2010-05-11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啦。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对此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配制一大杯盐水;

    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

     
  • 难度: 使用次数:158 入库时间:2010-05-11

    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所示)。他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的吸盘。

    1)这种通过测量拉力和接触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是否可行?

    2)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可行,小明同学选择的器材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请你进行分析和评估。

     
  • 难度: 使用次数:126 入库时间:2010-05-11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 难度: 使用次数:65 入库时间:2010-05-11

    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⑴连接A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当n连接F时小灯泡发光,连接E时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为同一导线的两端(填字母,下同)。

    ⑵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          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两根导线辨别开。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