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下图 (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 (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下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 |
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扬州玉器厂一块颜色特别的玉石,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玉石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上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右盘中加入25克的砝码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游码,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始终如上图乙所示.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石块的质量是24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 g/cm3。
(3)请你观察图丙分析:运用上述实验操作,测量的密度值会 (偏小或偏大)。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2分)。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u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u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初温相同的冷水加热至沸腾,并从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了温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A中a、b图线所示。
(1)图像中图线a、b的起点的纵坐标应该为_______℃,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1标准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从图中a、b两条图线可知甲、乙两组同学实验时加热时间不同,则导致加热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后,小明对小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水会沸腾吗?小组同学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了一段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科技之光》栏目中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如图B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中。用抽气机从玻璃罩中抽气,玻璃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冷水居然剧烈地沸腾起来;由此小组同学得出了结论: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_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中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水又不可思议地结冰了,对此现象,你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A B
(1)为了完成实验,请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全;且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 (“A或B”)端。
(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_________和
初温B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__________ (A/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
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Δt1和Δt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煤=__ ______。
(4)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