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你赞成“露结 .为霜”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注:“露结为霜”中的“结”表示凝结,在这里是凝固的枣思).
(2)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社戏》中有一段描述:“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对“连山”,“向船尾跑去了”加以解释.
小朱看到放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引起了他对物理知识的思考,于是他拿来刻度尺和电子秤分别测得物理课本长26.0 cm,宽l 8.4 cm,厚0.9 cm,质量是320g,请你帮他计算下列物理量(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g=10 N/kg)
(2)平放时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
(3)物理课本的密度.
某同学从邻居家借来如图所示的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烧水,他发现这个电加 热器上没有铭牌,于是他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测定电加热器的电功率.他往暖水瓶中装入质量为2 kg、温度为20℃的水,然后把电加热器插到暖水瓶中,再接人220 V的家庭电路中,经过14 min,水开始沸腾(当时的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试求:
(1)他把这2 kg水烧开消耗了多少电能?[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2)这个电加热器的电功率是多大?
(3)这个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大?
(1)为了判断常见的物体是不是导体,老师让同学们把金属丝、棉线、玻璃棒、铅笔芯等物体接在图示装置的a、b之间,通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所接入的物体是不是导体.小虎用双手分别捏住a、b两端时,发现小灯泡没有发光(确认电路没有故障),于是他说人体是绝缘体.你认为小虎说的对吗? .请你说出小灯泡没有发光的原因 .
(2)为了进一步验证人体是否为绝缘体,小峰同学做了另外一个实验.他让甲同学正确使用第一支试电笔测试家庭电路的火线,看到氖管发光.紧接着他又用第二支试电笔测试甲同学的另一只手,结果发现第二支试电笔氖管也一样发光,第二支试电笔发光说明甲同学是 .随后他又让小虎拉着甲同学,再用第二支试电笔测小虎的另一只手,试电笔的氖管仍然发光.由此证明小虎同学也是 .
(3)通过以上两组实验,你觉得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判断物体是不是导体,其结果是否可靠? ,如果将小灯泡换成比较灵敏的电流表,实验效果将变得 (填“明显”或“不明显’).该装置中的电源不用普通照明电路电源的主要原因是 .
提示材料:
大多数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要膨胀,温度下降时体积要收缩.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不同物体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的变化一般不同.如图所示,把形状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的铆在一起,由于铜片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铁片体积变化的要大,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就会向铁片一侧弯曲,温度降低时又会向铜片一侧弯曲.
烧水壶内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如果将空壶放在小火上烧一会儿后,立即将水壶浸泡到冷水中,水垢便会剥落下来.
(1)水垢为什么会剥落下来?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2)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例用到同样的道理 .
(3)你见过的实验器材中哪一个用到热胀冷缩知识 .
(4)热胀冷缩现象有时会产生一些危害,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