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去华溪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拓展观察力”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克服了感官的局限性,开拓了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下列科学实例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段的是
A.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天体
B.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C.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运动极快、肉眼无法辨清的运动过程
D.用地球仪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科学发现源于观察,以下关于“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看” B.“观察”是指边听边看
C.“观察”往往是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对下列实验以及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注射器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
B.乙图,加热对流管可观察到水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丙图,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长度
D.丁图,“拔火罐”时皮肤向外凸出,说明该处人体内压强变大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A.通过测100张纸的厚度来测1张纸的厚度
B.人们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
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D.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