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单(摘要)。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__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 | AB段 | BC段 | AC段 |
路程s/cm | 45 | 56 | 101 |
时间t/s | 3 | 2.8 | 5.8 |
平均速度v/(cm·s-1) | _______ | _________ | 17.4 |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步骤 | 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注意听发出声音的______的高低。 | |
结论 |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______。 | |
方法 | 保持两次振幅相同,使用了______法。 | |
问题讨论 | 若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 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______与振幅的关系。 |
如图1是小孔成像的实验。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则像会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若将实验的小孔变为三角形的小孔,则光屏上的像的形状会______(不变、变为三角形、变为正方形)。
(3)白天看到树荫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光斑是______(倒立、正立)的太阳的像。
(4)图2甲中“坐井观天”讲述的是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天空的故事,图2中能正确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到的范围的图象是______。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温度t/℃ | 90 | 94 | 97 | 99 | 99 | 99 | 99 |
(1)水温可用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
(2)图______(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5)若在图甲的烧杯上加纸盖,就可以______加热时间。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小红测得盐水凝固点是______℃。
(2)小红实验过程中盐水凝固经历的时间是______min。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浓度(%)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36 |
凝固点(℃) | 0 | ﹣2 | ﹣4 | ﹣6 | ﹣8 | ﹣11 | ﹣15 | ﹣18 | ﹣17 | ﹣1.8 | ﹣0.4 | 0 |
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4)盐水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