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雨天时发生雷电
B、陨石的降落
C、电扇运转时间较长,电机发热
D、人劳动会出汗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的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m1=100g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温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30 | 30 |
降低温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6 | 6 |
表二:m2=200g
时间(min)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36 |
温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8 |
降低温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8 |
①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或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诗人陆游就已在诗文中有体现“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现象。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知,请你分析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
(1)工厂、交通工具 ,
(2)建筑物、马路上的砂石、水泥的____,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中的水少,水的_________________吸热少。
除此之外,你能否再补充至少一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环保汽车,该车型采用“清洁燃料”加“汽油”双燃料系统,使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降低了80%,这种燃料是气态碳氢化合物,在微微加压的情况下即变为液体而储存于钢瓶中,加装到汽车供油系统。当向发动机供“油”时,该燃料在钢瓶中逐渐汽化,然后进入气缸被点燃,从而产生动力。
(1)根据下表可知,最适合作为清洁燃料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物质在气缸内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化学式 | CH4 | C2H6 | C4H10 | C6H14 |
沸点/℃ | -164 | -89 | -0.5 |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