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桌上有两端系有绳套的橡皮筋一根、6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橡皮筋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大小F是否成正比。”
(1)写出实验步骤_____。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正确操作和记录后,利用所测数据,准确绘制出橡皮筋的伸长△L随所受拉力大小F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橡皮筋所受拉力大小F=1.5N时,橡皮筋的伸长△L=______cm。
(4)用该橡皮筋做成分度值为0.5N、量程为0~3N的测力计的刻度是否均匀_____?为什么____?
小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大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用弹簧测力计对同一弹簧片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形变量x/cm | 0.6 | 1.2 | 1.8 | 2.1 | 2.4 |
拉力F/N | 1 | 2 | 3 | 4 |
(1)实验次数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N;
(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关系的图象。
(________)
(3)分析可知,当拉力为2.5N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是______cm。
(4)请你猜想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至少写出一个猜想)
实验室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橡皮筋、铁架台、钩码一盒(20个,每个10g)、细线。小东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当橡皮筋的伸长量(x)越大时,橡皮筋所产生的弹力(F)也越大”。
(1)为完成实验,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______)
(4)小东同学进行了充分的实验数据收集,并画出了F﹣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x<15cm范围内该橡皮筋每伸长1cm所产生的弹力是______N.图中当x>15cm后F﹣x图象变成了曲线,图象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对铜弹簧A和铁弹簧B的“伸长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探究。实验中在两根弹簧下逐个增加规格相同的钩码,同时用刻度尺测出悬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下表是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
所挂钩码的重/N | 1 | 2 | 3 | 4 | 5 | 6 |
A弹簧总长度/cm | 9.0 | 12.0 | 15.0 | 21.0 | 24.0 | |
B弹簧总长度/cm | 7.5 | 9.0 | 10.5 | 12.0 | 13.5 | 15.0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表格中漏记的数据为_____,A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为_________cm。
②在拉力相同时,A弹簧伸长的长度比B弹簧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在一定弹性限度内,B弹簧的长度l与它所受拉力F的定量关系式为l=___________。
(2)为什么受力相同,A、B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呢?为此小明仔细对比了两根弹簧的差异,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①你认为小明的猜想______(填序号)缺少依据。
②若要探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请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
(3)探究结束后,小明用A、B两弹簧分别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a、b两测力计,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测力计。(两格均选填“a”或“b”)
小明和小亮同学利用橡皮筋、硬纸板、带指针的挂钩、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方案一:让橡皮筋在竖直方向自由下垂,当指针稳定时,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0”刻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拉力分别显示为1N、2N、3N、4N时,在指针所指位置分别标注对应的刻度。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图象___________。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提出了标注刻度的方案二:标注“0”刻度的方法与方案一相同,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使拉力示数为4N,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4N的刻度,在0刻度线与4N刻度线之间分成4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对应的刻度。如果让你利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时,你会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