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1的示数分别为2 V、4 V和6 V,其他电压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1)对表中三只电压表的示数分析,可归纳的结论是:
(2)对表中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在以上三次实验中,电阻R1的最小功率是_______ W,最大功率是_______W.
为了研究物质m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和200 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1 m1=100 g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温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30 | 30 |
降低温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6 | 6 |
表2 m2=200 g
时间(min)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36 |
温度(℃)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29 | 28 | 28 | 28 |
降低温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8 |
(1)分析比较表1、表2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_______
(选填“相同”“不同”)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400 |
指针位置(cm) | 2 | 3 | 4 | 5 | 6 | 7 | 7.5 | 7.5 |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通过弹簧秤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多.
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
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
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2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