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doc
1  2  3  4  5  6 7 
  • 难度: 使用次数:161 入库时间:2020-10-12

    下面两个探究实验中:

    1)图甲的实验是通过     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图乙的实验是通过     (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比较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图甲的实验中,使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图乙实验中不仅要选择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还要控制两种燃料的     相等。

    3)小明认为图乙实验中,两杯水质量一定要相同,但两杯水的初温不一定要相同。小明的理由是     

     
  • 难度: 使用次数:126 入库时间:2020-10-12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中:

    某实验小组分别测量了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和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U1U2数据如表:

    U/V

    U1/V

    U2/V

    2.6

    1.3

    1.3

    1)该小组由此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的关系是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2)实验过程中,若L1灯丝断了,观察到电压表V1示数为     ,电压表V2示数为     

    3)该实验还有待改进,请写出其中一点:     

     
  • 难度: 使用次数:157 入库时间:2020-10-12

    某学习小组利用空矿泉水瓶、烧杯、量筒、剪刀、记号笔、细线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测量了一块小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步骤:

    A.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如图1);

    B.烧杯中注人适量的水,将石块放入剪下的矿泉水瓶内,使矿泉水瓶漂浮在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如图2);

    C.取出矿泉水瓶,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至     ,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如图3);

    D.再用细线拴住小矿石缓慢放入量筒中,此时总体积V3(如图4)。

    2)小矿石的密度表达式ρ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由于矿泉水瓶有质量,会导致小矿石密度测量值     ,有同学指出只要在步骤C进行适当修改就可以,该同学修改的内容是     

     
  • 难度: 使用次数:115 入库时间:2020-10-12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活动中:

    1)如图甲,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实验装置的     。实验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乙中的ABC,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

    小明猜想可能是实验时U形管没有     放置;

    小强则认为可能是U形管中初始液面没有在中间0刻度线。这种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小华认为可能与金属盒的橡皮膜安装时松紧有关。小华将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金属盒橡皮膜上,改变橡皮膜的松紧程度,发现橡皮膜较紧时,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     。你认为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还与橡皮膜的     有关。

     
  • 难度: 使用次数:181 入库时间:2020-10-12

    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不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     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温度/

    部位

    额头

    36.6

    37.0

    36.8

    36.8

    手腕

    36.4

    36.4

    36.2

    36.3

    实验数据表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建议要考虑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     相同,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

    1

    2

    3

    4

    5

    10

    15

    20

    25

    30

    温度(℃)

    36.5

    36.5

    36.5

    36.4

    36.3

    36.1

    35.7

    35.1

    34.7

    34.1

    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     (填“有关”或“无关”),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     cm以内。

    3)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图中     中心位置。由此可知,导致温度测量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