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用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
(1)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________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填“木块”或“小车”)的表面更粗糙。根据A、C两次实验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C实验中,若红红将拉力增加到3N(小车仍随木块一起运动),此时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小车________(填“不受”或“受”)摩擦力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红红又进行了D、E、F三次实验。将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三个表面水平运动,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最远,说明阻力越________,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
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盐水>ρ水)
(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表示。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______(选填“有色”或“无色”)。
(3)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內部的压强随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2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________hB(选填“<”、“=”或“>”),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__关系。
(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2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________。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按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
b.向空烧杯中缓慢注入清水,直到没过金属体一段距离(烧杯未加满水),如图乙中①~⑤所示,待示数稳定后分别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5。
c.如图乙中⑥所示,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盐,并轻轻搅拌,直至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为F6。
(1)图乙中________(选填①~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图⑤中,金属体所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用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2)图乙中________(选填①~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金属体的体积V=________(用已知量ρ水、g和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3)因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可知图⑤、⑥中,F5________F6(选填“>、=、<”),图⑥中盐水密度:ρ盐水=________(用已知量ρ水和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计划利用小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铁块和刻度尺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铁块质量 m/g | 铁块距桌面高度 H/cm | 桌腿进入沙子 的深度h/cm |
① | 20 | 20 | 1.9 |
② | 20 | 30 | 2.9 |
③ | 20 | 40 | 3.8 |
④ | 30 | 20 | 2.9 |
⑤ | 40 | 20 | 4.1 |
(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如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ρ水=1.0×103kg/m3)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A中,此时小桶A中水的体积________石块的体积。
(3)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B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A、B的悬挂点距支点O分别为13cm和5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kg/m3;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