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和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________(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_p′(选填“>”“<”或“=”)。
(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如图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关系。小刚找到了下面的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实验中小刚根据__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2)通过实验图b、c,可以得出:在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观察________两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b________pe.(选填“<”、“>”或“=”)。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在相同的平底矿泉水瓶中装水后,分别放在砖块和海绵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B、C两图中瓶内的水是满的)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被压物体的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________相等时,_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图中________两次实验。
(4)我们不能通过分析图中A、B两次实验现象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没有________相同。
(5)物理学中用________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2)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4)小明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
(5)完成实验后,小明发现根据压强计测出的压强p1和用烧杯中金属盒的深度计算出的压强p2不相等,多次实验仍存在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发现是由于金属盒的橡皮膜发生形变,从而导致p1________(选填“>”“<”或“=”)p2。
在学习了液体压强产生原因后,小明和小华继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探究过程如下:
①猜想:Ⅰ小明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重力有关。Ⅱ小华根据“人在水中下潜的深度是有限的”这一事实,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有关。
②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二支粗细不同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并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每次都能保持平整,如图所示。通过测量玻璃管所加入水的质量,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玻璃管 | 液体 | 实验 序号 | 所处深度 (厘米) | 液体重力 (牛) | 压强 (帕) |
细 | 水 | 1 | 10 | 1.5 | 1000 |
2 | 20 | 3.0 | 2000 | ||
3 | 30 | 4.5 | 3000 | ||
粗 | 4 | 10 | 2.0 | 1000 | |
5 | 20 | 4.0 | 2000 | ||
6 | 30 | 6.0 | 3000 |
Ⅰ.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Ⅱ.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Ⅲ.为完善探究过程,二位同学还应该选用________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