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2019•德州)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2019•德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 B | C | D | E | F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2.2 | 2.0 | 1.7 | 1.7 | 1.9 |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2019•德州)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 | (1)请根据图(甲)中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 ||||||||||||||||||||||||
实验步骤 |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某小组在ab间接入电阻R1,移动滑片P,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0V时,对应的电流值如图(丙)所示,为 0.4 A.另一小组使用其它阻值的电阻R2,测量数据如表二所示,根据两组数据描绘出相应的I﹣U图象。
| ||||||||||||||||||||||||
实验结论 | (3)根据描绘出的I一U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其中图线 a 表示的是R1的I﹣U图象。 | ||||||||||||||||||||||||
问题讨论 | (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其目的是为了 A (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某同学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测出了5Ω电阻在2.0V电压下的电流,然后断开开关,将5Q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直接读出电流值,这种做法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没有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 。 |
(2019•德州)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20W。
求:
(1)提升装置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F做的功;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