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小明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放好蜡烛和凸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
(2)该同学作了适当调整后,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l | 30 | 15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25 | 16.7 | |
3 | 20 | 20 | 倒立的实像 |
4 |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
5 | 5 | \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①实验序号2中所成像的性质为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实验序号3所成像为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实像;实验序号5的成像特点,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②实验序号4中的像距为 cm.
(3)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小宇用图1的电路图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选用的电源电压为3.0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图2是未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
(1)按照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电路元件连接补充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在连接电路时,导线不能交叉.
(2)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要 ,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其目的是 .
(3)闭合开关后,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时,其读数为 V;若要测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滑片P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画出了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在该图象中发现电流不与电压成正比,这是因为 .
(5)小宇最后不仅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还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表面平整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木块(质量为200克)放在木板上,小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
(2)分别将此木块和所加钩码的总质量增至400克、600克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0N和1.5N,初步得出的结论为 .
(3)另一组同学小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测力计另一端固定在桌上一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当桶和砂的总重为5N时,长木板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长木板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N.若在砂桶中继续加砂3N,长木板将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4)小刚同学认为把长木板改成海绵,还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刚是通过 来判断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小刚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把质量和底面积小的小木块换成了质量和底面积大的大木块来进行对比试验,你觉得小刚的做法正确吗? .
小明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32V,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62.5%.小明骑电动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10min,牵引力为20N,在此过程中.求:
(1)电动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牵引力做功为多少?
(3)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电动机的工作电流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