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总结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时发现了如下规律: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把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图甲的实验是通过观察 ,间接的知道小球A动能的大小;图乙的实验是通过观察 ,间接的比较两个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甲的实验中,使用同一个小球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图乙中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有些实验装置经过适当的改进还可以进行其它的实验.如:图甲装置中增加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还可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图乙中如果再增加一个 和电流表,还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放置.
(1)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说明 .若接通电路后移去小磁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成立/不成立).
(2)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 .
(3)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 ,表明 .
(4)该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A.类比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
如图所示,在“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实验中,小明把一根轻质的铝棒AB用细线悬挂后置于蹄形磁体的磁场中.
(1)接通电源,铝棒AB向左运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 的作用, (电动机/发电机)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只将磁体的两极对调,接通电源,观察到铝棒AB向 (左/右)运动,说明力的方向与 方向有关.
(3)小明猜想磁场对通电直导线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导线中电流大小有关.请在图中器材的基础上,添加一只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这一猜想.
添加器材: ;简要做法: .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左右.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 0.5A)、R2(50Ω 0.5A)、R3.
(1)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都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2)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小明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在多次测量中,小明还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又取了一个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旧灯泡进行实验,发现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灯泡亮度明显偏暗,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这只灯泡的玻璃内壁变黑.灯泡亮度偏暗的原因是灯丝发光时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变细,消耗的实际功率变 的缘故(选填“大、小).
(4)灯泡的功率测量完毕,小明用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更换电路中的灯泡,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则小明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选填“R1”、“R2”或“R3”).若某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14Ω,则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
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V,R为电阻箱.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2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Ω.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A.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不变/减小).
温度t(℃)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 |
电阻RT(欧) | 22 | 28 | 35 | 44 | 56 | 73 | 94 | … |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 (ab/bc/ac)两端接入一个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