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图中的实验示意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
(2)乙图,把玻璃瓶从山下拿到山上,管内水柱的高度会 ;
(3)丙图,观察两种乐器发出的C调I(do)的波形图,说明声音的 不同;
(4)丁图,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 它在C点时的内能(选填“>”,“<”或“=”),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温度变化快的原因可能是 .
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外力的关系”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指针位置/cm | 2 | 4 | 6 | 8 | 10 | 14 |
当去掉钩码后,指针指在2.5cm刻度线处.
(1)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3)根据实验数据他们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C/D).
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小明和同学们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提出新的猜想,为此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测得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2)有同学发现h1大于h2,于是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小明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
实验步骤:
①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以及 ,读出压强计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记录数据.
② ,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得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压强计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h1,重复上一步的步骤,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可发现 ,由此可以验证明上述观点不合理.
(3)小明又取了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如图丙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②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刻度0.9应该在 点(选填“p”或“q”);小明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1.0g/cm3与0.9g/cm3刻度线间的距离为0.80cm,则该密度计竖直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 cm.
【拓展】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小明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吸管均匀标上刻度.你认为这样均匀标示刻度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小明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完成如下实验探究:
(1)请用笔画线将图乙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阻变大.
(2)闭合S1、断开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多次实验绘制I﹣U图象,如图丙中a所示.此过程探究的是 .
(3)仍然闭合S1、断开S2,依次将定值电阻R换成R1、R2,且R<R1<R2,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把R1换成R2,无论怎样调节滑片都无法使用电压表调到控制值,说明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
(4)断开S1、闭合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实验,小灯泡突然熄灭,检查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请你帮小明分析电路故障可能是 .小明换用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继续实验,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根据记录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绘制成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丙中b所示,图象中A、B、C三点RA、RB、RC的阻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拓展】小明发现,如果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阻R已知,在原有器材中去掉电流表,也可完成“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他设计的电路图.
建筑工地上,需要利用拖拉机和滑轮组(如图所示)将质量为1.2×103kg的物体,拉到长100m,高50m的斜面顶端,测得拉动一个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拖拉机的水平拉力为4×103N,g=10N/kg,不计绳重及滑轮与绳、轴间的摩擦.
(1)在图中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以及此时滑轮组与斜面组合的机械效率;
(3)若动滑轮重1000N,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若拖拉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kW,求拖拉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物体过程中的最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