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 图是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99 |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原因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