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冬阳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10.00 | 40.00 | 倒立,放大,实像 |
2 | 16.00 | 16.00 | 倒立,等大,实像 |
3 | 24.00 | 12.00 | 倒立,缩小,实像 |
4 | 40.00 | 10.00 | 倒立,缩小,实像 |
(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_____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结合观察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_。
(3)冬阳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在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2.00cm,23.00cm,24.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娜娜同学为了测量花生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______ 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__________________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9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重新调节好天平,娜娜称得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0g,然后将一部份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如图9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9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是 ____ cm3,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是____ g,花生油的密度是 __________ kg/m3.
一个银制的小工艺品,质量为52.5g,把它完全放到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由40mL标记处升到45mL标记处。求:
(1)该工艺品的体积V .
(2)通过计算说明该工艺品是否实心.(已知银的密度为10.5×103kg/m3)
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多少次?
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