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2中 图所示烛焰的像.
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甲的温度/℃ | 35 | 40 | 45 | 49 | 54 | 58 | 63 | 67 | … |
乙的温度/℃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9 | 50 | … |
(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 ;(选填“蜡”或“海波”)
(2)在t=6min时,乙物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1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 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 ℃.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T/℃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如图2所示为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小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A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不断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1甲所示,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 g.
(3)如果量筒中盛有20ml的水,小军将物体A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2所示,物体A的密度是 g/cm3.
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控制因素 编号 | 琴弦材料 | 琴弦的长度 L/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 S/mm2 |
A | 钢 | 20 | 0.3 |
B | 钢 | 20 | 0.7 |
C | 尼龙 | 30 | 0.5 |
D | 铜 | 40 | 0.5 |
E | 尼龙 | 40 | 0.5 |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 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