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
(2)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 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3)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选填“①”、“②”或“③”);
(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选填“①”、“②”或“③”);
(5)实验时,发现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
(6)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
(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 g,盐水的密度为 kg/m3.
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 t/min | 0 | 10 | 20 | 30 | 40 | … | 150 | 180 |
泡沫塑料组水温 | T1/℃ | 80 | 64 | 55 | 50 | 41 | … | 21 | 20 |
棉絮组水温 | T2/℃ | 80 | 56 | 43 | 32 | 28 | … | 20 | 20 |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