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的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 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透镜 | 像的性质 | ||
A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B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C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中,小刚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为此,小刚的操作是:适当地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地向 (填“上”或“下”)移动。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2)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3)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透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中传播的大致光路图.
(4)请在两幅图上分别作出入射光线、出射光线.
(5)如图,试在盒子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注意对应光线位置变化)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像;
(5)烛焰放在_________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
(6)烛焰从a移到b,像的大小变__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其中可折转的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探究
(2)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线逆着从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用量角器量出两条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