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5)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 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 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 .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蜡的温度/℃ | 42 | 44 | 46 | 48 | 49 | 50 | 51 | 52 |
(2)该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分钟.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用大炮瞄准飞机,开炮后经1.6秒看到飞机爆炸,再经4.8秒听到爆炸声,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则:
(1)飞机爆炸时离炮口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