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初二(5)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C.换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1)小明是通过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 .
(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
如图所示,左边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的甲温度计和烧杯内的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甲温度计的读数 ,乙温度计的读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烧瓶和烧杯内的水的多少变化情况是:烧瓶内的水 ,烧杯内的水 ;
(3)在此实验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4)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有:
① ② .
王强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水温/℃ | …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
(4)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a)、(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可能原因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制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原理工作的,伽利略就利用它来判断气温的高低,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工作原理,判断A室温tA与B室温tB的大小关系tA tB.
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思考: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