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 .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W2.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淸晰的像.
(1)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不能成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3)把蜡烛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虛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 .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
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1)所示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R甲>R乙.
(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用水,主要是由于 .
(2)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电热与 的关系.
(3)要利图(1)装置 (填“可以”、“不可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4)将此装置改装后可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如图(2)所示.测量时,分别向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加入初温均为t0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分系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不计热量损失).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1将图2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故障在R或R′)
(3)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1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为 A.根据表(一)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表(一) | 表(二) |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实验序号 | 3 | 4 | 5 |
电阻R/Ω | R | 电阻R/Ω | R | 5 | 15 | ||
电压U/V | 1.0 | 1.5 | 2.0 | 电压U/V | 2.0 | 2.3 | |
电流I/A | 0.15 | 0.20 | 电流I/A | 0.20 | 0.15 |
(4)小明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电阻R先后更换为5Ω和15Ω的电阻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表(二)所示.通过分析表(二)的数据,可知小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 .按照正确的操作,当把R由10Ω换成5Ω时,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5)该实验结束后,小明又重新设计了电路(如图3),测量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I1.请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已知电源电压为U).
①只闭合开关S1,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 ;
②只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位置不变, 使电流表示数为I1;再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调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额=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1是一种草坪喷水器,它是通过向外喷水而使自身转动的.小明和小芳为了探究草坪喷水器的旋转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离可乐罐底1cm的罐体上,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打一个孔,将细绳系在可乐罐的罐顶中心,把可乐罐浸入水中,灌满水后,快速把可乐罐提到水面上方,如图3所示,将可乐罐在10s内旋转的圈数记入下表中.改变孔的大小和数目,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1)通过分析表中第 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数量一样时,孔越大,转速越 ;
(2)通过分析表中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 一样时, ;
(3)实验中,在可乐罐上打孔时,钉子戳入罐体后,要以罐体的直径为基准旋转90°,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 次数 | 孔的 大小 | 孔的 数量 | 10秒可乐罐 旋转圈数 |
1 | 小 | 1 | 11 |
2 | 小 | 2 | 15 |
3 | 小 | 3 | 21 |
4 | 中 | 1 | 15 |
5 | 中 | 2 | 26 |
6 | 大 | 1 | 22 |
7 | 大 | 2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