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得出结论,在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是通过______来比较的.
(3)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t/℃ | 加热的时间t/min |
水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煤油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有关,分析第3和______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4)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结论,结合是实际情况,请解答如下问题: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______.
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A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步骤D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下坡跟物体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______,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无关.
③物体的密度为______.(g取=10N/kg)
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4.5V且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______.
(3)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_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并记录下电流表示数为0.3A;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电流表示数为0.6A.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王强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需要更换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______Ω.
如图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
(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若校车和学生总质量为9000kg,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求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若校车以12m/s的速度在一段平直路面是匀速行驶,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4500N,求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燃气灶是目前许多家庭普遍使用的炉具,而电磁炉则是新一代的只能炉具,为了比较它们的优劣,小明同学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如果小明家每天做饭、浇水所需热量为8.0×104J.
燃气灶 | 电磁炉 | ||
热效率 | 26% | 热效率 | 90% |
天然气热值 | 4.0×107J/m3 | 额定功率 | 1000W |
天然气价格 | 1元/m3 | 市电价格 | 0.5元/kw•h |
(1)若这些热量靠燃气灶提供,需要燃烧多少天然气?
(2)若这些热量靠电磁炉提供,需要消耗多少电能?
(3)你认为这两种炉具各有什么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