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个均匀材质的方形物块在水平传送带上匀速向右运动.请画出这个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1)如图,①图甲中圆柱体的直径是 cm;②图乙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极;③图丙中体温计的示数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图丁所示),小丽同学选取薄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①小丽将棋子A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所示.她观察发现:薄玻璃板中棋子A的像偏高,且无论在白纸上如何移动玻玻璃板另一侧的棋子B,都无法使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②小丽将上述问题解决后,在玻璃板的白纸上移动棋子B,直至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移去棋子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A的像.
③将棋子A靠近玻璃板,再将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白纸上移动,直至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发现棋子B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在某校的物理兴趣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质地均匀的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都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有关,但不确定是否跟圆柱体的高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出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做实验,并用仪器测出压强的大小,表一、表二、表三依次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一
序号 | 圆柱体高度 (m) | 圆柱体横截面积 (m2) |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 (Pa) |
1 | 3.0×10﹣1 | 2.5×10﹣3 | 1.8×104 |
2 | 2.0×10﹣1 | 5.0×10﹣3 | 1.2×104 |
3 | 1.0×10﹣1 | 7.5×10﹣3 | 0.6×104 |
表二
序号 | 圆柱体高度 (m) | 圆柱体横截面积 (m2) |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 (Pa) |
4 | 1.0×10﹣1 | 2.5×10﹣3 | 0.6×104 |
5 | 1.0×10﹣1 | 5.0×10﹣3 | 0.6×104 |
6 | 1.0×10﹣1 | 7.5×10﹣3 | 0.6×104 |
表三
序号 | 圆柱体高度 (m) | 圆柱体横截面积 (m2) |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 (Pa) |
7 | 1.0×10﹣1 | 5.0×10﹣3 | 0.6×104 |
8 | 2.0×10﹣1 | 5.0×10﹣3 | 1.2×104 |
9 | 3.0×10﹣1 | 5.0×10﹣3 | 1.8×104 |
(1)甲同学分析自己测出的实验数据(表一)得出结论: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跟横截面积成反比.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从表一中得出此结论,理由是 .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3)分析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在电学实验中,往往认为电流表对测量的电路没有影响,事实上电流表是有电阻的(简称内阻r),只不过内阻较小而己.小明同学想精确测出电流表A1的内阻,现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为50Ω);电流表A2 (量程600mA,内阻约为1Ω); 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为1A);滑动变阻器R2(0〜250Ω,额定电流为0.01A);电源E(电压3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5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要求待测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的减少误差,以上给定的器材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
(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最合适的是 .
(3)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数据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r1表达式为r1= (假设各电表的示数分别为:I1表示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电流表A2的电流,U1为电压表V的电压,R1为定值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