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观察图中的实验仪器,并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图1
图2
图3
图1中体温计测的体温是 ℃;图2中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图3所示的装置是测量 的仪器,其读数为 。
(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阻约为8 Ω,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
①为顺利完成实验,现有“5 Ω 1 A”、“10 Ω 1 A”和“20 Ω 0.1 A”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 合理。
②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4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4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③小明重新移动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画出了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甲
乙
丙
图4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 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完整。
(2)小梦在接完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即发光,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如图甲是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此时灯丝的电阻为 Ω。
(4)小宁和小琛按照老师的要求,设计了如下在缺少电压表时测量定值电阻Rx的方案。
小宁:用如图乙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已知),闭合开关,分别读出滑片在A、B两端时电流表的示数,然后计算出定值电阻Rx的阻值。
小琛:把一个电流表先后分别接在定值电阻Rx和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所在的支路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计算出定值电阻Rx的电阻。
你认为 设计的方案好,理由是
。
【提出问题】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冰熔化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有快有慢,他们想知道影响冰熔化速度的因素,于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进行猜想】
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猜想2:冰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 。
(2)小萍同学对“猜想2”有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猜想2”,小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
①量出50 mL蒸馏水3份,分别倒入容积都为50 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②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③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
④用字母A、B、C分别给3个烧杯做标注。
⑤把模型盒从冰箱里拿出来,迅速将每个冰块放入对应的烧杯中。
⑥观察并记录三冰块熔化所用的时间。
【交流评估】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实验中的三冰块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a.该实验方案步骤①、②的设计目的是 ;
b.小萍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冰块的形状会影响冰块熔化速度,在这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是 ,并说明理由: 。
小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在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甲
乙
(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 cm)
实验 次数 |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 (物距u/cm) | 像的放大 或缩小 | 像的正立 或倒立 | 像的 虚实 |
1 | 30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 | 25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3 | 20 | 等大 | 倒立 | 实像 |
4 | 16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5 | 12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6 | 8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7 | 4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此像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3)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二者成像特点的不同是 。
(4)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 图是错的, 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