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探寻着更好的代步工具,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现在你看到的这幅漫画,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试就该原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蒸汽三轮车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 .
(2)原理图中,蒸汽三轮车在工作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答: .
(3)针对蒸汽三轮车的运动过程请提出一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如图2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 Ω.
(2)课堂上王老师做了如图3所示的演示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向左运动,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 磁感线运动,导体中能产生电流; 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
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爱探究的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测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3)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明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 关系.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小明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把点燃的蜡烛A置于如图乙中所示的位置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
(4)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且像的大小 .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6)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用笔画代替导线,请根据兴趣小组设计的电路图(a),把图(b)中实物图连接完整.
(2)若闭合开关后,若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通过实验,该兴趣小组测得4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数值填入表格中.
实验 序号 | 电压 U/V | 电阻 R/Ω | 电流 I/A |
1 | 2 | 4 | 0.5 |
2 | 2 | 5 | 0.4 |
3 | 2 | 8 | 0.25 |
4 | 2 | 10 |
|
(4)在此探究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Ω更换为5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A.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
B.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
C.改变电压表、电流表量程
D.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
(5)从该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用文字表述)
(6 )如将电路图中的电阻R换成小灯泡(U额=2.5V)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测得5组实验数据中,并计算得出电阻值.结果发现,实验中测得的电阻的值是变化的,你认为电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若电源电压U=4V,为了完成这5次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2.5 | 2.0 | 1.5 | 1.0 | 0.5 |
电流I/A | 0.24 | 0.22 | 0.19 | 0.16 | 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