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2016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doc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试卷下载
初中物理2016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doc
1  2  3  4  5
  • 难度: 使用次数:631 入库时间:2016-04-21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      ,机械能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      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      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 难度: 使用次数:112 入库时间:2016-04-21

    冰冰同学用图示装置进行了磁现象知识研究:如图所示,在铁架台上面虚线框中是由可调电压的学生电源、导体ab(在下虚线框内)、保护电阻、开关组成一回路.下面虚线框中由蹄型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电源(在上虚线框内)构成回路.

    (1)冰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导体ab仍静止不动,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正确、各实验器材都完好,请你帮忙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2)找出问题并正确处理后,将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图示位置,闭合开关S,导体ab向右摆动.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填“电热器”“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也说明通电电磁铁周围存在      

    (3)要使通电导体ab向右侧摆动的幅度增大,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填”左”或”右”)端移动;若仅将电源正负极对调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导体ab向      (填”左”或”右”)侧摆动.

    (4)利用本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可以探究或说明的磁现象有关知识的有      

    A.电流的磁效应

    B.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C.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 难度: 使用次数:86 入库时间:2016-04-21

    阅读并回答问题:

    失 重 现 象

    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g取10N/kg).

    课后小勇和同学们查资料还了解到:当电梯更快向下加速时,体重秤的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的压力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现象.

    根据上面内容,请回答:

    (1)电梯静止时,小勇对秤台的压力是      N.

    (2)根据图丙分析,小勇在      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他对秤台的压力是      N,小勇处于失重状态时,秤台对小勇的支持力与小勇的重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指物体(的)      (选填序号:①质量为零 ②重力为零  ③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为零 ).

    (4)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完全失重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