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
(1)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左右两边液体应满足要求:
。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小芸同学在A,B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越大.
(3)实验中在A、B两侧分别导入水和盐水,当橡皮膜相平时,两侧深度为10cm、12cm,则盐水的密度为 Kg/m3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Ⅴ,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Ⅴ(灯丝电阻约为12Ω).
(1)为能顺利完成该实验探究,下列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
A.“15Ω 0.5A”的滑动变阻器 B.“2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填“闭合”或“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图甲中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填“A”或“B”).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填“A”或“B”).
(5)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额定功率为 W.
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电阻丝R1和R2分别装在两个密闭的空气盒内,R3固定在盒外,R1=5Ω,R2=R3=10Ω,橡胶管将密闭空气盒和装有红色液体的U形玻璃管相连。
(1)根据实验电路,可以知道明研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2)在实验中,观察U形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的目的是为了判断 。
(3)通电一段时间,发现其中一个U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电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品。电水壶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电水壶工作电路如图所示,其中S是双金属温控开关,R1是电热管,当电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S自动切换到另一处,处于保温状态。
(1)小明发现将壶盖打开烧水,水烧开后电水壶将不会自动断电,说明温控开关是依靠
感温,从而实现自动化。
(2)A、B是两种不同颜色的灯,红色表示加热,黄色表示保温,则A灯为 色。
(3)若在加热状态时,R1阻值为55Ω。将壶中1kg水,初温25℃,把这些水加热到100℃所需时间为10 min,则该电热水壶的效率为多少(不计指示灯电阻,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