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热毯的简易电路图如图所示,R1是电热毯的电热丝,R2是定值电阻.该电热毯有高、低温两个挡,高温挡功率为110W.求:
(1)开关S闭合时,电热毯处于什么挡?
(2)R1的阻值;
(3)该电热毯处于高温挡时,10min消耗的电能;
(4)已知R2的阻值为660Ω,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R1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l)将物体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 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①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②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υ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υ2.实验过程中,关于υ1和υ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υl一定大于υ2 B.υ1一定小于υ2
C.υ1一定等于υ2 D.υ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υ2.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 、 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小阳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和水等器材,测量一小块雨花石的密度:
(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 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将雨花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调 ,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位置和盘中砝码如图甲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
③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将雨花石浸没在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雨花石体积为 cm3,则雨花石的密度为 kg/m3.
(2)小阳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包饺子,他忽然想面粉的密度有多大呢?于是他找来一个圆柱形的平底小玻璃瓶、刻度尺、大碗和水,便很快测出了面粉的密度.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瓶内装入适量的面粉,轻轻振动,使其表面 ,测出面粉的高度h1;
②将装有面粉的玻璃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大碗中,使其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深度h2;
③将面粉倒出,把玻璃瓶放入装水的大碗中,仍竖直漂浮,测出玻璃瓶浸入水中的深度h3;
④面粉密度表达式ρ面粉=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实验中发现玻璃瓶中的面粉很难倒净,这会导致所测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图: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然后小明重新调整好器材,继续实验;
(2)比较图A、图B、图C,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
(3)将图A中的探头逐渐下移,可观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得出结论:液体密度一定, ;
(4)向图B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 (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并且观察到U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 ;
(5)小明又想探究一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木块,分别放入了装有水和装有盐水的容器中,发现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浮力相等,所以他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