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如图为光的色散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是 光.
(2)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这种不可见光我们称为红外线,为了让温度计的示数上升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会呈现 光.
(4)将红、绿、蓝三原色色光等比例混合后会复合成 光.
在学校实验室里,小红与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
(1)选取器材时,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进行实验,小明告诉她应该选用玻璃板,这是因为 .
(2)经过讨论,小红选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图中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实验时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3)实验时,小红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到 时为止,记下蜡烛B的位置,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是20cm,于是她得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小明指出小红的实验有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 .
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山洞共用了50s,问该山洞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