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
(1)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他使凸透镜中心与烛焰间的距离为20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所成的是 、 、 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所成的是 、 、 像.
(2)若烛焰与光屏间的最大调节距离是90cm,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小明应该选用的透镜是 (甲/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是: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 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 m- V”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 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的性质工作的。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 (甲/乙)所示;水沸腾后,需要 (吸收/放出)热量,才能保持水的温度不变;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上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元旦期间,小红和爸爸一起登泰山,根据自己学习的声学知识,小红想测量自己距离泰山还有多远,就在离泰山不远的地方下大喊一声,约3秒听到回声,请你帮小红计算他距离泰山还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速度v= 340 米 /秒)
体积是 30cm 3的铝球,质量是 27g ,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 p=2.7× 10 3kg /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