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若继续增大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光屏应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 且像变 (填“大”或“小”)。
张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 璃泡 。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示数是____ ℃。
(3)实验中,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⑷实验中还得到下表中数据:
时间(分)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 |
从记录数据可见: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可见此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标准大气压。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如果在棋子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5)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序号 | 1 | 2 | 3[来源:学科网]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铁块、木块测得四组数据填在表格中。
次数 | 研究 对象 | 质量 m/g | 体积 V/cm3 |
|
1 | 铁块1 | 79 | 10 | 7.9 |
2 | 铁块2 | 158 | 20 | 7.9 |
3 | 松木1 | 5 | 10 | 0.5 |
4 | 松木2 | 158 | 316 | 0.5 |
(1)比较铁块的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同一种物质,其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 的。
(2) 综合分析上面的数据还可得到结论: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物理学上通常用 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有一个饮料瓶,用它装水,最多可装2.5kg;用它装胡油,最多可装多少kg?( ρ水=1.0×103kg/m3 ,ρ胡油=0.9×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