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一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 cm处,光屏放在 ▲ cm处,然后调节 ▲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 ▲ 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30 |
像距v/cm | 35 | 26 | 22 | 20 | 18 | 17 | 16 | 15 |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 )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 海绵 |
反射声音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 .
(3)根据本探究还可以获知,用哪种材料来吸收噪音效果最好?答: ▲ 。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 材料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答: ▲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5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144km/h合多少m/s?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