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
(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
(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甲所示,小董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
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
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
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
(2)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1 | 3 | 5 |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__________.
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 ﹣28 | ﹣37 | ﹣49 | ﹣48 | ﹣46 | ﹣28 |
混合液的沸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_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