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4 | 2 | 0 | -2 | -4 | -6 | -6 | -6 | -6 | -6 | -8 | |
状态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 | 固 |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 ℃,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 态;
(3)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 。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
(3)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 ▲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3 | 98 | 98 | 98 |
(4)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 分钟时的数据;
(5)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6)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7)在这次实验中烧杯上加盖子的目的是 ▲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来源:Zxxk.Com]
(8)测量温度结束,当酒精灯熄灭后,发现水仍在微微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
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的声速(单位m/s),回答问题:
空气(15℃) | 冰 | 空气(25℃) | 铜 | 煤油(25℃) | 铝 | 水(常温) | 铁 |
331 | 3230 | 340 | 3750 | 1324 | 5100 | 1500 | 5200 |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 , ▲ 。
(2)在长约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 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 ▲ 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