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 cm,物体AB、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____(填“厚”或“薄”)。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上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如图。请根据图中已有的光路,完成光路图,画出物体A的大致位置。
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
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___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____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物距u/cm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像距v/cm | 35 | 27 | 22 | 20 | 18 | 17 | 16 |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结合所画图象,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