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重庆中考) 图10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 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__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甲 乙 图10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39
117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2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图13中、
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___________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图12
图11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4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15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图15
图14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w W w .X k b 1.c O m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 kHz~3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
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s1是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继续监控潜艇
,突然接到潜艇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
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
、
的连线上,经
后潜艇B与潜艇
的距离s2为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