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填“衣领”或“平面镜”).
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物体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聊城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__m.
(泉州中考)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填“虚”或“实”)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